在四川省社区文化艺术促进会领导下,社区文化艺术总团是以表演艺术为核心,开展全省社区文化传播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职能。其形式涵盖歌舞团、剧团、乐团等,演出类型以公演为主;下分为社区文化艺术分团、民间艺术团,通常设团长统筹管理,下设表演、舞蹈、器乐等部门分工协作。
一、组织形式
四川省社区文化艺术总团是四川省社区文化艺术促进会内设机构,下联全省各社区文化艺术分团,分团下组建各种类形节目组,如表演、舞蹈、器乐等。执行团长:石涌(兼促进会办公室主任)。
下设:文化艺术总团顾问团100人,由歌唱家、歌手、院士、专家、企业家组成。
社区文化艺术总团品牌活动有:社区春晚、社区文化艺术节、行走文化艺术节、乡村音乐节。
二、活动形式
采取以“分团活动项目领办制”的形式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活动,可以领办各社区拟定其他文化活动,也可自主策划的活动。
三、特色文化活动
1、社区故事会 社区民众讲述富有教育意义的身边发生的小故事。故事要能够起到启迪、教育作用。每则故事的讲述要求不超过四分钟。使广大民众在故事中体会生活的真谛,在故事的讲述中激发演员的潜能,让活动“活"起来。
2、社区拍客大赛 通过举办拍客大赛,鼓励社区民众用手机或相机记录社区文明与不文明的行为,倡导文明风尚,提高道德素质。以拍与被拍及观众的三方不同角度,让市民受到教育,引导新生告别陋习,加入到讲文明的队伍中来。
3、舞蹈比赛 为展示社区居民的风采,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凸显张扬个性,展示舞蹈“新势力”。参赛舞蹈要求积极向上,能反映高雅的审美情趣、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4、杜区“金话筒”主持人大比拼 展示各团队风采,选拔有实力、有特色的社区优秀主持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追求,引导各社区加强文化道德修养,提高思想内涵、文化品位,增强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快速反应和组织协调能力。
参赛者要求形象端正、健康、阳光;言行举止大方、端庄;使用普通话、语音标准。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勇于表现自己的个性和能力。能针对现场评委提出的问题,反应迅速,回答准确,表达清晰流畅。
5、“活力四射”娱乐项目 “匹克球大赛”以小区为单位自愿报名参加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匹克球获取数量最多为获胜者,评出一、二、三名。
6、巧手大赛。以制作剪纸类或绘画类工艺品:如油画、水彩画、素描等形式;也可利用废弃物品:如可乐罐、报纸、小电器等材料创作工艺品,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评出一、二、三等奖。
四、沉浸式创新文化活动
通过打造沉浸式场景,能够提供更加丰富、互动性更强的体验,从而提升演员与观众的满意度和景区的竞争力。
一一文化IP与场景融合 文化IP是景区场景化体验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通过将文化IP与景区场景深度融合,景区能够为演员与观众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沉浸式体验。文化IP可以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文学作品,也可以是现代影视、动漫、游戏等。
可以以古镇为主题的街区,以影视剧为IP,还原了古代人的繁华景象。街区内的建筑、服饰、饮食、表演等都高度还原了古代风貌,演员与观众可以穿上古装,体验古代市井生活,参与互动表演,甚至与“李白”“杜甫”等历史人物对话。这种文化IP与场景的深度融合,让游客仿佛穿越回唐朝,沉浸感极强。
一一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 以现代科技为场景化体验。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投影、5G等技术,景区可以打造出虚实结合的沉浸式场景,为演员与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
如推出“星球大战:利用AR技术和全息投影,打造了一个逼真的银河系世界。演员与观众可以驾驶虚拟飞船,参与星际战斗,甚至与电影中的角色互动。科技的应用让游客完全沉浸在“星球大战”的宇宙中,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一一主题化场景设计与叙事 主题化场景设计是沉浸式体验的重要基础。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和叙事,景区可以为演员与观众创造一个完整的故事世界,让演员与观众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如 “霍格沃茨城堡夜游”项目。让演员与观众可以在夜晚进入城堡,跟随“邓布利多”“哈利·波特”等角色,体验魔法学校的秘密冒险。场景设计高度还原了电影中的细节,配合灯光、音效和互动装置,游客仿佛真的进入了魔法世界。
一一互动式体验与游客参与 沉浸式体验的核心在于互动。通过设计互动式体验项目,景区可以让让演员与观众从被动观览变为主动参与,从而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推出了全新升级的“千古情”互动剧场。观众不仅可以在剧场中观看表演,还可以通过手机APP与演员互动,选择剧情走向,甚至亲自上台参与表演。这种互动式体验让游客成为故事的主角,极大地提升了沉浸感。
一一多感官体验设计 沉浸式体验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需要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感官的刺激,让观众全方位融入场景。
如熊猫梦境体验馆。馆内通过声光电技术、气味模拟和触觉反馈,还原了熊猫栖息地的自然环境。观众可以听到竹林的沙沙声,闻到竹子的清香,甚至触摸到仿真的熊猫毛发。这种多感官体验设计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熊猫的世界。
一一夜间经济与光影艺术 夜间经济是景区场景化体验的重要延伸。通过光影艺术、灯光秀、夜间表演等形式,景区可以为观众提供不同于白天的沉浸式体验。
夜间野生动物世界“光影森林”项目。利用灯光、投影和音效,景区在夜间打造了一个梦幻的森林世界。观众可以乘坐观光车,穿梭在光影交织的森林中,观看夜间动物的活动,体验不同于白天的神秘氛围。
一一定制化与个性化体验 现代游客越来越注重个性化体验。通过定制化服务,景区可以为观众提供独一无二的沉浸式体验,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如“海底婚礼”定制服务。新人可以在水族馆中举办婚礼,与海洋生物共舞,享受独一无二的浪漫体验。景区还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包括婚礼主题、场景布置、餐饮服务等,让每一对新人都能拥有专属的沉浸式体验。
一一跨界合作与品牌联动 景区场景化体验。通过与其他品牌、IP或行业的合作,景区可以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沉浸式场景。
如“智慧旅游”项目。通过华为的5G技术和AR技术,观众可以在景区中体验“虚拟导游”“AR寻宝”等互动项目。景区还与知名茶品牌合作,推出了“茶文化沉浸式体验区”,观众可以在游览景区的同时,体验茶文化的魅力。
五、沉浸式的乡村振兴活动
一一沉浸式体验观光打卡 选一些养殖基地,让演员与观众卷起裤腿踏入稻蟹共生田,水花溅湿衣襟也毫不在意。“抓到螃蟹”“抓鱼”“抓鸡”“抓猪”大赛。 这种“五感全开”的沉浸式体验,使乡村研学实现了质的飞跃。从以往匆匆的“一日游”转变为更深入的停留体验。在消费逻辑方面,也发生了显著的升级,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门票经济,而是形成了“研学课程+农品购买+民宿入住”的复合消费链,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一农耕文化馆 将闲置农房摇身一变,成农耕文化馆。馆内从稻种起源到现代种植技术的展示,搭配多媒体设备,让参观者直观感受稻米文化;手工坊里,稻草编织等体验项目,充满趣味与创意;曾经春日绽放的油菜花田,被开发成植物拓染课程,金黄花海化作天然教室;传统打谷场则改造成劳动竞技赛场,秋收时节,学生在此开展割稻、打谷比赛,重现田间热闹场景。
一一古老“打土坯技艺 选“打土坯”这一古老技艺精心开发教育课程。让演员与观众巧妙地迁移至当年在核桃林荫下。斑驳的树影下,萦绕着树叶的清香,演员与观众在这惬意的氛围中,近距离感受传统建筑智慧。不仅可学习“打土坯”,还亲手搭建蕴含力学原理的“达芬奇桥”,一砖一瓦间,古老技艺与现代科学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一一红色基因创新传承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让红色基因在乡村传承。选一些革命纪念馆,让大家在野外摘野菜吃野菜践行活动,在此的过程中,忆苦思甜,深刻体会革命先辈的艰辛。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吸引众多演员与观众参与,让红色教育也在这里焕发新生。
一一破解季节瓶颈的智慧 春季,野外中嫩绿的新芽、绽放的花朵,吸引着演员与观众专注地观察植物的生长细节。
六、活动时间:
每年2一12月
七、活动地点
全省各市州社区、最美乡村、农场、古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