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法理情” 巧解消费纠纷
2025-06-27 11:22:56
  • 0
  • 0
  • 0

消费纠纷是社区矛盾的难点问题,近日,安公社区网格员王惜文、蒋欣宇、杨红梅经过8天不懈努力,成功化解一起涉及7.68万元的“稀土生物光子晶体”消费纠纷,为患病老人追回7万元“救命钱”,赢得居民交口称赞。

事情还得从今年3月说起。

辖区一位长期患病的老年居民,在他人推荐下开始购买使用"稀土生物光子晶体"。商家宣称该产品能缓解疾病症状,老人信以为真,陆续花费7.68万元现金购买了103克拉产品。然而使用数月后,老人病情不仅未见好转,反而因延误正规治疗导致症状加重。6月初,在子女劝说下老人才前往医院就诊,此时已需要承担高额医疗费用。

6月12日,知晓详情的家属情绪激动,接连向社区、公安机关、市场监管局和“12345”市长热线投诉,强烈要求商家全额退款。家属表示,老人现在急需这笔钱支付医疗费,若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向媒体曝光此事。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安公社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由三名网格员组成的调解专班,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工作。

首次调解并不顺利。网格员到场时,家属情绪激动,商家则坚称产品没有问题,双方就退款金额争执不下,现场火药味十足。网格员王惜文回忆说:“当时家属要求全额退款,而商家只同意按照总金额退七成,差距很大。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稳定双方情绪,防止矛盾激化。”在社区民警协助下,网格员将双方分开,采取“背对背”调解方式,分别做思想工作。

在随后的几天里,三位网格员分工协作,展开多维度调解。蒋欣宇负责与家属保持密切沟通,详细了解老人病情和治疗进展,收集医疗费用凭证;杨红梅则多次走访商家,耐心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指出若不能提供产品效果证明可能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王惜文则协调社区律师,从专业角度分析案情,为调解提供法律支撑。

6月18日上午,社区组织双方进行最后协商。网格员从三个层面开展调解:在法律层面,明确商家应尽的义务;在情感层面,讲述老人家庭面临的实际困难;在道德层面,唤起商家的社会责任感。经过近4小时的耐心沟通,商家态度终于松动,同意退还7万元。当天下午,在社区律师见证下,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

为确保协议履行到位,6月19日晚8点,网格员特意来到商铺现场监督退款过程。当商家通过网络支付完成7万元转账时,家属紧紧握住网格员的手连声道谢:"多亏你们帮忙,这笔钱真是救命的钱啊!"

回顾这8天的调解过程,三位网格员感慨良多:“这类涉及老年人、高额钱财和健康问题的纠纷特别敏感,处理不好很容易激化矛盾。我们既要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又要考虑商家实际困难,在情、理、法之间寻找平衡点。”“调解过程中最困难的是转变商家观念,让他们明白不能为了赚钱而夸大产品效果。”

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展现了安公社区网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为民情怀。他们用耐心倾听化解怨气,用专业知识厘清责任,用真诚沟通搭建桥梁,最终将一场可能升级的矛盾纠纷转化为温暖人心的和解故事。正如社区书记所说:“网格员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民忧,这起纠纷的解决正是我们社区‘小事不出网格’治理理念的生动实践。”

此案典型案例提醒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理性消费,谨防上当受骗。一起“稀土生物光子晶体”纠纷的圆满解决,挽救了一个家庭的“救命钱”,彰显了新时代基层工作的温度与担当。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