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中药归经?
是指每个药物对脏腑经络都有一定的选择,不同的药物在机体发挥治疗作用的部位不同。药物能治疗某一经或者某几经的疾病,则就归属于这一经或者这几经。
归经的说法来源于脏腑、经络学说,由所治疗的具体疾病来确立。经络能沟通人表里内外,在生理作用上相互协调,病理基础上也能相互影响。
表证的发生也能向内影响到脏腑,脏腑内在的病变也能体现于体表。确定病变的脏腑,则可对应选择治疗的中药,归经一致,则治疗效果好。
二、什么是中药性味?
性味归经是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性味是指药性的性质和气味,即四气五味。性质除了寒、热、温、凉之外,还有性质为平和,为平性的药物。而味有辛、甘、酸、苦以及咸五种,辛指辛辣或辛凉,能发散、能解气;甘即甘甜,具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酸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则具有泻火、清热、燥湿等作用,多见于燥湿药;而咸则具有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作用,泻下通便药物多具咸味。
而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和涩味,淡味即淡而无味,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大多为渗湿利尿药且多具淡味,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等证,而涩味与酸味作用相似,也有收敛固涩作用。
归经即为药物作用的所属及定位,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即根据中药的性味按阴阳五行的特性进入人体经络,从而产生作用。
在运用归经理论指导中药进行临床应用时,还必须与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等学说结合起来,才有助于准确而全面地认识、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归肺经的药物,由于四气的不同,其治疗作用不同。
紫苏叶性辛、温,可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薄荷性凉,可宣散风热;
干姜性热,可温肺化饮;
黄芩性寒,可清肺泻火。同为归肺经的药物,由于五味的不同,作用也不同。
乌梅酸可收固涩、敛肺止咳;麻黄辛以发表、宣肺平喘;
党参甘以补虚、补肺益气;
陈皮苦以下气、止咳化痰;
蛤蚧咸以补肾、益肺平喘。
患者需明确病症,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