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四川省社区文化艺术促进会为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中国西部时报社的支持下,我会与西部时报社共同打造一张国家级名片一一“中国西部社区春晚”暨“西部好物节”。其目的有三:一是繁荣西部地区群众文化;二是打造消费场景,拉动内需;三是助力于乡村振兴。
那么,作为“西部社区春晚”怎么办呢?从核心定位上,我们认为,展现社区活力,凝聚万家灯火辐射全国的社区春晚。
凸显:西部风情、社区温度、百姓舞台、时代风貌、文旅结合。
一、 “春晚”新目标
1.文化目标(多元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社区文化);
2.文旅目标(农文旅商结合);
3.社区目标(参与感、归属感、幸福感);
4.评选目标(挖掘社区地方文化典型);
5.品牌目标(打造西部文化IP);
6.传播目标(线上线下一体传播);
7.商业目标(多元招商,吸引商家合作共赢)。
二、“春晚”新价值
1.保障民生:降本提质;
2.稳定经济:促进消费、助力经济;
3.传承文化: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4.促进和谐:欢乐祥和、增进感情;
5.塑造价值:家风故事、红色基因、文化使者;
6.城乡联动:山货进城出川。
三、“春晚”新思想
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人民文艺人民办,人民文艺为人民 重要理念,坚持"人民演、人民看、人民评、人民乐"的办会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春晚”新特色
1.时代性: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新文化;
2.民族性:融合多民族;
3.草根性:民间艺人、社区明星、社区达人;
4.艺术性:表现出生活百态,时代精神风貌。江山情、民生境,植入百姓生活。
五、“春晚”新亮点
1.规格高:中国西部时报为国家级媒体。
2.规模大:覆盖西都十二省。
3.特色强:打造西部热点话题。
4.聚流量:多媒全覆盖、形式海量、全民关注、全民互动。
5.长周期:天天有戏,四季春晚。
6.多元化:可以结合灯会节、购物节、丰收节、文化艺术节、火锅宴、坝坝宴。
7.地方特色: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红色文化、地方美食、最美乡村,
8.社区特色:社区体育、银发经济、非遗文化。
六.“春晚”新场景
让文旅文化新场景、文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文化遗产“活”起来。通过全息投影、虚拟数字人等动态展示,老文物鲜活地“讲述”几千年的文明;用3D打印技术展示精美雕刻、实景演出增加“粉丝”流量,加上多种传播手段加持,观众通过“活”起来的文物体悟中华文脉传承。
传统文化“潮”起来。“新中式”服装、发型、妆容火爆出圈,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的风格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传统服饰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受到中国年轻人喜爱。“国潮”背后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中国情怀、中国自信的彰显。
文化交流“热”起来。写春联、贴窗花、挂灯笼、逛庙会……各国人民拥抱春节,绘就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图景。举办春节文化赛事,开通网络展厅、人工智能体验等,把春节文化故事讲得更好、传得更远。
拍摄场景“多”起来。“西部社区春晚”是老百姓的春晚,以沉浸式为主,有小区场景、社区场景、农场场景、鱼塘场景、空域场景、工厂场景、果场场景、古镇场景、乡村场景、红色场景、非遗场景、古剧场景,等等。
七.“春晚”新视觉
“西部社区春晚”今年要有新视觉:
田园风光。体现农林牧副渔加的丰收场景;
小区风貌。体现社区治理后绿色、卫生、和谐、友善、团结、幸福的场景;
民族风情。多民族团结,引吭高歌;
社区好人。体现里好人好事,正能量引领者;
A I 技术。现代工业技术,现代农业技术;
低空经济。农村新农人,运用现代技术;
乡村达人。网红直播电商引领者;
红色基因。红色文化传承,引领文化,引领经济;
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发展,实现数字技术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的深度融合。
一台多视觉、多角度、多面孔、多场景、多叠加、多场面的晚会,给人一个“新、奇、特”感觉。
相信大家,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中国西部社区春晚”暨“西部好物节”一定成为代表西部地区最具时代性的一张新名片。
红包分享
钱包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