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物科技工作委员会走进温江区先锋村调研考察
被国家授予“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先锋村,在温江区宋家湾聚鑫乡村旅游合作社和成都川江水岸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领下,坚持以公益为主导,以农耕文化、健康文化为抓手,围绕大健康、农业、教育为主要内容,以“聚鑫、聚简、康养”为发展思路,朝着“幸福村”的目标奋斗。7月14日上午,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物科技工作委员会一行6人,走进中国乡村振兴示范基地一一温江区万春镇先锋村,对公司示范基地进行了全面考察调研。
上午十时,在成都川江水岸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会议室里,进行了交流。
首先,由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物科技工作委员会古理全先生,对全国幸福村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解读。特别是对内江市白合镇大力推广菌草,打造“幸福村”的发展思路进行介绍。针对先锋村拟建“幸福村”提出几点建议:一是选出“幸福村”优秀的党支部书记,起好引领作用,选送到中央党校进行培训,能力提升;二是要有带领广大村民共同富裕的支撑项目;三是通过以“菌草”为产业,在万春镇以点带面辐射推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配套种、养、加、商、服,实现农民增收。
会上,古理全宣读了《内江市柏合镇政府有关申报“幸福村”的公函》,以此推荐借鉴参考。又特别强调了选入幸福村:统一规划、统一改良、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经营、统一销售、统一分配等“十统一”原则。
针对“幸福村”如何申报?乡村振兴农业专家胡高维同志,补充了全国幸福村的硬性条件及要求。
会上,宋思思女士介绍成都川江水岸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功能区基本情况。公司拥有上百平米的接待室,50人以上小型会议室,200人多功能厅,300人餐厅,中医馆,100人内住宿(高低床300人内),100多平厨房,10亩休闲娱乐区(水上游泳池,捉鱼,钓龙虾),250亩农耕体验地,生态川西林盘,江安河畔20000多负氧离子,一栋川西民风家风文化博物馆,户外2亩银杏林心灵疗愈/学习场,一栋北美风情木屋别墅。近几年,服务人群上万人。宋思思对乡村振兴基地建设,向参会代表进行工作介绍。她说,合作社以川派盆景产业作为第一产业,健康、农业、教育,相互赋能。公益先行,文化搭台,新零售內循环。
宋思思讲,公益活动,人才先行。合作社及公司参与人员,人人是股东,没有上下级之分,平时,基地工作实行工分制,每月结算,有钱就分,没有钱大家作贡献。年终凭贡献进行奖励。
公司在“六个字”上做文章。一是聚鑫。即:聚人、聚心、聚智、聚德、聚财。二是聚简。即心灵富足、言行优雅、思想高维、物质报简。三是养生。即健康养生。在基地度假的家人,每天听课、每天做操、每天劳动。
说到劳动,宋思思说,每天早上,公司组织股东及游客要干一个小时劳动,如:挖土、栽苗、插秧、施肥、收割、采摘等等,每天大家吃的是基地土栽种的野菜、时令蔬菜。这些蔬菜不杀虫,不施化肥,属于有机食品。
在养生方面,通过吃野菜、到工地上劳动、每天健身操,举办心理咨询讲座,等等。有个姓陆的合伙人,来时是80公斤“将军肚”,一个月后减肥20多斤。他说,在这里,一边学习、一边劳动、一边交流,吃的有机食品,呼吸户外新鲜空气,加上每天一小时的劳动,身体比原来好多了。
在会议交流环节,公司卢巧初、吴爱红、刘军、雷云君分别谈出在基地的感受。他们对建设“幸福村”充满信心。
金融专家谢文孝、王建英女士,对先锋村基地运行模式很是认同,他对公司提出“同频共振”四个字深有感触。
四川省社区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郭成林表示,基地凸突出:健康文化、科普文化、农耕文化、中医文化,传统文化。倡导“奢简”:在这里生活向低标准看齐,不攀比,不求高大上,物质减少浪费,餐桌上做到光盘行动,这正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些正是建设“幸福村”的基本元素,让老百姓才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下一步,幸福村如何建设?宋思思表示,要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在“产业振兴”上再做文章,让先锋村早日成为“幸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