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乡村夜守苞谷地年代
2018-07-11 17:08:45
  • 0
  • 0
  • 2

     四川东部,在70年代里,村民有夜守苞谷地的习惯。因为,进入八月份后苞谷开始成熟了,一方面农村土狗要去糟蹋苞谷;另一方面有些小偷也去“光顾”。为了确保将收获苞谷不受损失,只有采取人工野外白夜守护。

    那年代,还是大集体时代,守夜要记工分,每晚不低于5分。

   这样,村民按伦子守护,做到尽职尽责,夜夜有人。

   到了晚间,遍山坡有人在吆喝,意思招呼有人了。守夜人,为了打发时间,除了穿梭苞谷地外,相互聊天:东南海北,古今中外,村里村外,摆个不休。

   到夜深人静,那些守夜人不再吆喝了,就睡在路子上的简异睡床上。

   怎么睡呢?有的带睡凉椅、有的睡竹板、经济条件好的睡折叠床,再笼上罩子。

   听守夜人讲:守夜难受的是露天野蚊虫,多数人将身体用布单全覆盖,就是呼吸恼火。还有,下半夜地上上露水,身上发凉。只要有声响,守夜人就会马上起来拿电筒照下。

   

   这种工作,一般是两个人,相互好照应。必备的武器是扁担和电筒。

   这工作如分配到妇女,一般是白天守,只有男人才守到晚上。这活要干到苞谷收获为止。

   在守夜期间,小偷不会去“光顾”。但也有个别胆大的例外,有-次,邻村邻队有个惯偷叫包某,在坡上偷了半背玉米,背回家时,被卖早菜的村民撞上了,很有觉悟的村民逮住后,送到队长家,队长安排治保小组的将其捆在树上,不给吃不给喝,一天下来,那小偷吃不消,连声认错,生产队长怕出人命,便放了他。

   从那以后,这小偷不再去干那些事啦!

 

   的确,农民种苞谷很不容易呀!有位80多岁老农民讲:苞谷从播种到收获,要150多天。除草、施肥、中耕,很是辛苦。特别是在施追苞肥那次,正值三伏天,人钻进苞谷地施肥,颈部都要割起疙瘩,很是恼火。所以,农民很珍惜这份劳动成果,不得不夜守苞谷地。

   

   农村所产的主粮苞谷、红苕、小麦、水稻四大作物,唯有苞谷活多。农村养猪,缺不了苞谷,苞谷养猪肉质佳,催肥快。

   四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农民种苞谷不再守夜了。回忆那段守夜历史,村民记忆犹新。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