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一座千年古城的现代故事
2024-04-19 20:57:03
  • 0
  • 0
  • 0

     人们提到《包青天》,都知道这个故事来自于河南。在日常生活中,一提到铁面无私,大家便会不约而同的想到铁面无私包青天,也便是我们口中俗称的包拯。正如歌曲唱道: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

    4月19日上午,我们接待来自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三门峡市阅读推广人,三门峡市社科专家,三门峡市虢国文化研究会会长郭仞堂,他讲述了影响全国的河南故事,让人听了很振奋人心。

    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

    60年代,有部电影叫 《红旗渠》。故事讲述:1960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五)引漳入林工程(1960年3月命名为红旗渠)正式动工。黎明时分,3.7万名民工从15个公社的山庄窝铺出发,顶着早春的寒风,踏着冰霜,推着大小车辆,扛着工具,背着行李,带着粮食,拿着炊具,浩浩荡荡奔赴修渠工地。当时已有两个月身孕的岳保连便是其中一员,她所在的姚村公社承担打通王家庄隧洞的艰巨任务。

    王家庄村位于山西省平顺县,距离红旗渠渠源——侯壁断十多公里,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必经之地。这个村子位于山坡之上,总干渠必须从村下凿隧洞而过。对此,当地干部和群众都有顾虑:村子下面修一座大渠,渠水昼夜不息流淌,如果渠水外渗,发生土崖滑坡怎么办?而且开山凿洞需要放炮,损害耕地和房屋又该怎么办呢?

   当地干部群众的顾虑是正常的,附近曾发生过因洪水导致滑坡而使几十座院子滑入漳河的事件。为打消这些顾虑,林县派专人同当地干部到周围山上实地调研,经过多次协商研究,最后达成一致,即开挖隧洞遇到石层时放小炮而非大炮,同时采取高标准衬砌防渗措施,采用料石垒砌券顶,混凝土铺底。最大程度上避免渠道渗水现象发生,保护当地群众的耕地和房屋安全。

     红旗渠工程从修建伊始就充分体现出林县和平顺县、河南省和山西省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由此产生了 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四个方面。红旗渠精神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如今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的伟大工程,是“新中国奇迹”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七律.  颂红旗渠》一声令下万马酣,十载削平千座山。绝壁悬崖肝胆舞,险滩峡谷热血翻。一龙盘山千回转,百渠浇醒万粮田。血凝天河动地来,红旗高举撼苍天。

    南街村,最后的人民公社,我国唯一的共产村

    郭仞堂先生,驱车3次去过南街村。他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早上,村广播放 《东方红》,下午村广播放 《大海航行靠舵手》,365天,天天如此。一到放歌曲时,村民们恭恭敬敬宣立在大门口,待歌曲唱完后,再上(下)班。

  人民享受共产主义生活。住房免费,上学免费,医疗免费,没有富人,也没穷人。

   这个位于河南漯河临颍县的村庄,拥有着26家村办企业,其中5家是中外合资企业。听完大爷的介绍,他开着三轮车带着我在村里转了一圈。我感觉南街村整个村子就像一个大企业,土地面积只有1.78平方公里,却拥有20多家工厂,包括啤酒厂、面粉厂、方便面厂等等,甚至我们常吃的北京方便面就是这里出产的。

   南街村上学、住房、医疗、工作都有保障。村里建了22栋居民楼,可容纳全部村民居住。在分房的时候,家具、电器、灶具等也由村里统一配置,水电费用也由村里统一支付,每个月还会分配粮油、面等生活用品。此外,村里还建有游泳馆、浴池和大超市等,福利很好也很全面。

  上学的话,从小学到大学都不用花钱,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在这里的老人退休之后,也有一个很好的退休生活,可以安享晚年,基本上从生老病死,村里面都会给你保障。

  高层住宅是南街村的第二代住宅,建好后也会分给村民。以前南街村里面分到的房子都是六层的,90年代建设的房子都没有电梯。现在新建高层配备了电梯,生活更加方便了。

   正如《南街村之歌》唱道:走进南街村,不见经传。八百户一个小村庄,开辟了通天新道路。震惊世界的南街村啊!引来问津人无数,“不见南街死不瞑目,一见南街心情舒!”

   阳光撒满“朝阳道”,豁然开朗“长安路”。青松翠柏夹道立,白玉兰灯彩旗舞。街道整洁无污染,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异口同声人称赞:南街村真正是一片“净土”。

   党政群同心,走集体道路,农工商一体,人人有工做。产值超过16亿,红色新村共富裕。劳动热情比天高,南街村是火红一片“热土”。

  上学、就医全公费,新房分配村民住。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干群和谐,邻居和睦。文工团有歌有舞,豫剧团有戏有曲。心情舒畅人人乐,南街村是中原一片“乐土”。

“一红二忠”不为私,村干部都是“二百五”。廉洁奉公讲民主,平等待人不特殊。学习雷锋、焦裕禄,“老三篇”,经常读。毛泽东思想育新人,南街村是赤化一片“圣土”。

  没有一个穷光蛋,没有一个暴发户;没有懒汉吸血鬼,没有恶霸黄赌毒。党风端正民风好,争当“十星文明户”。“为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而奋斗”,共同心愿,辉煌醒目。

   自古说“世外桃源”是福地,桃花源是虚幻无法进入。南街村不是乌托邦,“世内桃源”真幸福!理想之光在燃烧,共产萌芽正破土。低谷崛起参天树,空气清新入肺腑。

    郭亮村十三壮士造就世界第九大奇迹

    郭仞堂讲述了郭亮村的故事。全村13位村民被称为郭亮洞“十三壮士”,他们腰系粗绳,凌空作业,用钢钎、铁锤在太行绝壁上凿洞修路。

    郭亮村坐落在秀美的大巴山深处,周围被陡峭的山峰环绕,却不因此而沉默。挂壁公路仿佛是村民们担当起的勇气之路,他们在这条窄窄的山路上修补、疏通,丝毫没有被险峻的地形吓倒。而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泥土,都凝聚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家园的热爱。

   郭亮村挂壁公路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郭亮村的一条挂壁公路,也被称为万仙山绝壁长廊、郭亮洞挂壁公路、郭亮隧道、郭良隧道等。这条公路始建于1972年,经过5年的艰苦建设,于1977年完工。整条公路长1250米,横亘于海拔1700米峭壁之上,是郭亮村村民为了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而自发修建的。

  郭亮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是一个隐藏在太行山深处的小村落。然而,正是这条挂壁公路,让这个偏僻的小村子名扬四海,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

   郭亮村挂壁公路,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它横亘在海拔1700米的峭壁上,全长1250米。这条公路的修建,是郭亮村村民为了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而自发进行的壮举。他们腰系粗绳,凌空作业,用钢钎、铁锤在太行绝壁上凿洞修路,历经5年的艰苦建设,终于完成了这条奇迹般的公路

   这条公路的建成不仅为郭亮村村民提供了出行的便利,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郭亮村以其自然风光和雄奇险绝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2018年,来访游客达140万人次。

   有人总结出了郭亮村精神。体现了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态度,以及勇敢、坚定不移、人定胜天的愚公精神。这种精神在郭亮村的壁挂公路中得到了象征性的展现,这条公路是村民手工开凿的,展示了锲而不舍的精神。郭亮村的历史还包含了智慧和勇敢的故事,如郭亮通过机智和勇敢扰敌,带领村民逃脱围困,最终建立了这个村庄。因此,郭亮村精神也是关于智慧和勇敢的,是人民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改变环境、创造奇迹的精神。

   留庄村:“一粒米”托起一产业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留庄镇围绕“一粒米”做文章,打造稻田公园观光旅游产业链,把富硒稻田打造成艺术公园,带动旅游经济蓬勃发展,把“一粒米”做成一大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如今,留庄稻田艺术画已成为中原地区一张亮丽名片,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观光、体验别样的农耕文化。

留庄镇土壤中富含硒、氮、磷、钾,所种植的水稻、花生等农作物果实饱满,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留庄稻田公园、留庄镇10万亩高标准粮田的核心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留庄大米”的主产区,主导产业为富硒水稻种植、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这里的土壤含硒量高,所产大米远近闻名,“留庄大米”也一直是豫南地区一张响亮的名片。

2015年开始,镇、村开始围绕“一粒米”做文章,富硒水稻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用稻田画做“形象代言人”,叫响了留庄富硒大米品牌,价格是普通稻米的好几倍,“以前都知道留庄的大米比别的地方的好吃,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经过检验发现,土壤中含硒量达到了国家标准,留庄稻田现在是全村人致富的法宝。”

大赵楼村以培育壮大富硒、富锌生态功能产业,提高“留庄大米”附加值为重点,积极探索水稻种植、加工销售和稻田观光旅游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发展富硒、富锌水稻3000多亩,建有日产50吨现代化大米加工厂1座;通过稻田公园旅游带动,“留庄大米”远销上海、郑州、苏州等城市,成为国家消费扶贫832电商平台销售重点农产品,网上平台订单销售年超过千万元。

除此之外,网红打卡地让留庄镇声名鹊起。从2015年的两幅稻田画到如今占地1500亩的AAA级旅游景区,留庄镇形成了以赵楼稻田公园为中心,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垂钓园、千亩荷塘、特色农家乐、休闲采摘园的旅游产业链。目前,稻田公园占地500多亩、荷塘150多亩,观光塔、观光长廊、农家乐、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完善。在现代农业种植观赏区,利用不同色彩水稻设计种植了多幅稻田艺术画,建成了2000多米观光通幽小径、迎宾长廊和20米高的迎宾观光塔,配备有停车场、农家乐、洗手间等相关设施,景区连续多年成功举办“稻田文化艺术节”“农民丰收节”。

   焦玉禄,人民的好干部

提到焦玉禄这三个字,国人都知道他是人民的好干部。只要看过 《焦玉禄》电影,无不为他精神所感动。焦玉禄这位县委书记出自河南兰考县,为真人真事。

影片中,焦裕禄上任参加首次县委会,就取消了县委干部的特殊供应证,发出了“群众不满意,党会满意?!”“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今后和将来?!”的焦裕禄之问。对人才能够特殊。焦裕禄带着那么点点自己的大米,去送给研制泡桐树苗的无锡科研人才小魏,特别是当他送行小魏的真诚而留下小魏,蓦然回首那一刻:焦裕禄眼中泛起了泪光!

1956年11月,毛泽东讲过“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不管是革命还是建设年代,有一种精神不能忘,那就是艰苦奋斗!当影片中,焦裕禄最小的孩子因为母亲“失信”红烧肉而扔掉窝头时,他因粮食之轻而打了孩子、以粮食之重教育了孩子,又情浓于干部和父亲双重身份中抱紧孩子的那一刻。

焦裕禄表达了三个牵挂:一个是成熟的麦穗,他牵挂受水灾之苦的乡亲,能吃上饭么?一个是分离的妻儿,他牵挂结发夫妻、骨肉亲情,是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一个是死后回兰考,他“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病床上的焦裕禄,眼中泛起了泪光!

焦裕禄讲,历史会对每一个人做出公正的评价。2021年,焦裕禄精神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今天,新赶考之路上,要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登封“女神警” 百姓“贴心人”

说到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很多人在电视上看过,她在一起重大案件侦破工作中,因车祸不幸牺牲,时年40岁。

任长霞生于1964年,河南省睢县人。1983年警校毕业后,分配到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从事预审工作。199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是登封市公安局局长。

从警21年,她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忠诚履职尽责,守护一方平安,赢得群众广泛赞誉。任长霞曾多次立功受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过硬的业务素质、强烈的责任心,使任何嫌犯都休想从任长霞手下溜走。据统计,任长霞在中原分局预审科工作期间,共挖余罪、破积案1072起,追捕犯罪嫌疑人950余人,创造了河南公安预审史上无可比拟的成绩。

2001年4月,任长霞被任命为登封市公安局局长,成为河南省公安系统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公安局长。由于当地各类积案堆积严重,任长霞组织“百日破案会战”。特别是面对在登封白沙湖畔非法拘禁、敲诈勒索、打杀无辜、民愤极大的王松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时,任长霞通过缜密侦查、巧施计策,组织干警将王松及其65名团伙成员全部收入法网。

在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的短短3年中,她带领民警打掉涉黑涉恶团伙20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420起,亲自处理群众来访来信3467人(件)次,查结积案100多起……当地群众都说登封来了一位“女神警”。

2004年4月14日晚,任长霞在郑州市公安局汇报完工作,连夜赶回登封部署一起重大案件侦破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牺牲,年仅40岁。噩耗传来,10余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她送别。任长霞牺牲后,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2019年9月,她又荣获“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十几年来,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展接待前来参观的群众近百万人,群众留言册积累了150多本,敬献花篮的挽联就存了三大麻袋。

任长霞生前常说:“心中只有公,人民才能安。警察的前面为什么要加‘人民’二字呢?就是让你牢记自己是人民的警察,人民的警察就要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一切为了让人民满意!”

虢国墓地成为国务院重点文物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上村岭发现了虢国墓地,兆域面积32.45万平方米,约合487亩。现已探明墓葬840余座,已发掘252座。出土文物3.7万余件。

该墓地发现于1957年,最早由中国科学院田野考古队探明,后经过两次大发掘。

第一次是从1957年至1958年,共发掘墓葬234座,出土文物1.4万件。这1.4万件出土文物中,一件“虢太子元徒戈”引发了考古人员的极大兴趣。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亲临考古现场,他惊呼道:“原来我们姓郭的祖先在这里!”

第二次是从1990年至1999年,发掘国君区域墓葬18座,出土文物2.3万件。

在这些已发掘的墓葬中,M2001号虢季墓、M2009号虢仲墓,规模宏大,各出土文物3200件和3600件。其中,M2001号虢季墓中一把锈迹斑斑的腰刀:玉柄铜芯铁剑,引发了考古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后经北京钢铁学院鉴定,此剑身属人工冶铁,它将中华民族的冶铁史,向前推进了200年,被称为“中华第一剑”,现为河南省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人们人这几个片段中,读后可了解到河南这个地方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