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场美丽的传说之(十)
2018-07-20 19:29:22
  • 0
  • 0
  • 52


                          

 龚氏“半边街”的千古传说


    邻水东槽的石龙场,有个叫“半边街”的大湾,在当地很是传奇、闻名遐迩。

    “半边街”坐落在同石乡天台寺村一组,同(石至)兴(仁公)路之间。上下堂屋为四合院构造,前面为三合院构造,三合院中间是一个占地约1000余平米的石板铺面院坝。

   坐北朝南向。大院占地面积大约3000平米(包括院坝),共有36间房屋,上下两排正房各七间。上面一排正中一间为堂屋,宽1.6丈。下面一排中间三间是空堂厅房,厅房居中一间为堂屋。下堂屋宽2.4丈,两侧耳房各八尺宽。下堂屋正面是屏风,屏风正中是一道大门(解放前,平常一般只开左侧耳门,屏风大门及右侧耳门关闭,只有白事才开右侧耳门,红事、喜事开屏风大门),屏风两侧各修一道耳门,(平常)人们经左耳门到上堂屋。

  

                                    (半边街前排正房及院坝)

    下堂屋屏风梁石是一块长二丈、高30厘米的条石,条石两端上各雕刻一条腾飞的巨龙,中间雕刻的祥云。寓意龚氏人将为人中豪杰。

   上下堂屋之间是一个石板铺面、条石砌堡坎的天井。天井为长、宽3.6丈的正方形。天井正中过道是八块大小一致的条石铺面、两侧条石包厢,天井通往上堂屋是1.8米宽的五步石阶。天井与上堂屋高1.88米。上堂屋街沿两边用分别是长800厘米、高60厘米条石修成的护栏,护栏上面是方形条石镶面。护栏两侧与石柱镶嵌。下堂屋后街沿高60厘米,与天井之间留有40厘米宽的排水过道。天井与下堂屋街沿相接的两端,各修有一个40厘米见方的排水暗道,将积水通过暗道流经左右阳沟排出塆外,确保建筑不被水浸蚀而损坏。

   上下堂屋之间两侧各修有厢房两间、链接厢房的是各一间茶头房。

   上堂屋供奉家仙(祖先)排位,多用于各种仪式举办。下堂屋多用于宴席、聚会等。

   这个塆的石柱墩雕刻有各式花纹图案。据塆中的中长者介绍:该塆的石柱墩是在外地的石滓滩打造好后,用红绸布包好运来的。

   正房两边各修有8间偏房。左右阳沟均是石板铺面,街沿条石包厢,确保平时不积水。解放前有“左为大、右为小”的讲究,因此,该弯边左阳沟宽2米、右边阳沟宽80厘米。

   下堂屋正前面是1000余平米的大石坝(院坝)。

   这个院子居住的都是龚氏人。

    据龚氏家谱记载:他们的祖先是明洪武年间,奉旨从湖广填川,建九重堂于是石老寨下,取名龚家塆(现同石乡红井村一组曾家塆)。其祖先曾帮助明朝抵抗清军,后清军入关,彻查反清人士,其祖先被迫逃离至石稻场大冲塆。因曾家与龚家是血婊关系,曾家从此就居住于此,这个塆更名曾家塆。清廷在此查无龚氏人,无法再继续追查。清康熙登基后,大赦天下,龚氏人得以重新发展,家业渐兴。

    乾隆三十年(1765),龚氏入川第六代祖龚月富(号天顺)更是农商兼备,积攒了很多钱财、田产,家业颇丰,且乐善好施,是庙口(今邻水县兴仁镇庙口村)寺庙的山主(供养者),曾赠田产为庙产。道僧常祈祷赞颂,称为“龚大善人”。

   乾隆三十九年(1774),龚天顺在太安乡家会里(现同石乡天台寺村一组)置业,购买了台子塆。

   为解决生产生活用水,在塆左边修一口塘堰。在施工中,发掘了一口石猪槽,槽内全是银子,大约20公斤。龚天顺没有将此意外之财据为己有,而是与其哥龚天朗一起捐资扩建了庙口寺庙(文革破四旧拆庙后,其砌墙的砖上刻有龚天朗捐金修建字样)。同时,他也是一位秉持公道之人。

   传说庙口寺庙也有一些田产,但与查家有地界纠纷,由于查家势力较大,县衙也对此无法判决。龚天顺虽是查家的女婿,但他帮理不帮亲,召集双方,以他骑马踏届为准(定届),为寺庙主持了公道。

    龚天顺虽乐善好施、家财万贯,但却32岁而无子嗣。

    庙口寺庙的长老及众僧,为感激龚大善人(龚天顺),常为其念经祈福求子。

   一天夜里,庙口寺庙长老梦见庙中判官菩萨召集众菩萨开会,寻求入凡为龚大善人续嗣之人。大菩萨文殊菩萨不愿入凡。二菩萨普贤觉得:龚大善人为寺庙作了很多贡献,为人正直,功德高尚,理应为其续嗣。便自报入凡为“龚大善人”续嗣,但一月(加来回个一天)后,32天即回。

   第二天早晨,庙口的长老正与众僧谈及梦里之事,就有龚家来人报喜:龚大善人喜添贵子(后起名龚家级)。

   龚家级自幼好学,文武双全,尊老爱幼,深得龚家人的推崇。

   龚家级娶妻两房,生九男二女。

   龚家级32岁那年(1802)冬月,在龚家帽子顶修了一座石寨,名老寨。完工立寨门时,用力过度,脱帽脱衣受寒,当晚,一疾而终。

   第二天清晨,有人遇见龚家级急急忙忙赶路,问她到哪里去?龚家级回答说到庙口去。一会儿,就听说龚家级去世了......

   原来,是普贤菩萨32天入凡期满,回庙归仙去了。

   考虑到龚家级的儿女11人长大成人后,台子塆已无法容纳他(她)们居住的问题。

   龚天顺不惜年老,为使其让其后代世世荣昌,便请了有名的风水大师,择地建房。

    据风水师认为:磷(邻)山东槽系三级台阶地貌,即八角(今九农龙)、九龙场、秤砣场(今重庆市辖区)为一级台阶,袁市、丰禾场为第二级台阶,搭布滩(现邻水县荆坪乡)、石稻场(现邻水县石永镇)、石龙场为第三级台阶。在石龙场台子塆右侧有一顶,形似帽子之顶(邻水地图上标注“帽子顶”)。顶下是一个凹凼,凹凼前面是一冲大田。对面是一字案,定性为绝佳的风水宝地。

  遂决定在此建塆,取向坐北朝南。据谱书记载:耗金上万,用了8年时间(1803年—1810),建成三处豪宅大湾:李子塆(现半边街)、兴隆塆、永兴塆。其中李子塆建筑面积2000余平米。李子塆与老塆台子塆紧邻,相融一体。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仲春,著名邻水清明务实县令吴秀良途径此地,在对面看到(李子塆、台子塆)这(两)个湾,规模宏大,就像是半边街道,见此情景,很是感慨,遂起名“半边街”。从此,此塆就叫“半边街”。

   龚氏人崇尚武德。在家训中就有:“男丁需个个有武功,健身护家,但绝不持强凌弱”之记载。传说九男二女中的第九子,名龚兴佑,一人要吃八人的饭量,武功高强。但为人低调,从不张扬,很受当地人尊敬,人们尊称他“九老爷”。

   王家场有个陈少爷,也是武术世家子弟。但自恃武功高强,横行乡里,经常寻衅之事,他一心想给龚“九老爷”一个难看,好抬高自己的身价。

   一日,龚“九老爷”去王家场赶集。陈少爷故意踩了龚“九老爷”一脚,以挑起事端,来个地头蛇压强龙。不料,龚“九老爷”不但不生气,反而向陈少爷拱手道歉。

   自此,陈少爷更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逢人便讲:人们都说龚“九老爷”武功高强,我看未必。我故意踩他一脚,他不但不敢还手,反而向我道歉,分明是技不如人,不敢与我一较高下。

   从此以后,陈少爷到处惹是生非,欺男霸女,有一次,他逞强伤命,将被问斩,方才如梦方醒,明白龚“九老爷”当初的一片良苦有心:“不是他怕我,而是教我如何做人”。后悔晚矣。

   龚家人很明白“耕读传家”的古训,更深谙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在注重发展生产、壮大家业的同时,龚氏人十分重视后代文化知识的培养,不惜重金聘请名师教育后人读书。龚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从民国起,龚氏人在邻水各级各行业工作的人层出不穷,代代有科局级领导干部,也不乏如现贵州大学教授、佛学院院长的龚晓康为代表的学术人才等,且尤以“半边街”支系的居多。

   据上世纪70年代,邻水中学原政治教师张志平讲:龚安南(又名龚波,龚氏入川第十一代孙)上世纪20年代(1920年代),上海某大学毕业后,经过自己奋发图强,艰辛创业,成为我国著名的民族资本家。

   抗日战争期间,为国筹集大量的抗战物质和资金。解放前夕,他不愿随随国民党去台湾,到香港定居于九龙区太平道成德大厦,从事经商。

   解放后,他通过各种途径,向祖国提供西方禁运物资,为祖国的复兴、富强做出了贡献。1957年曾写信探望家乡亲人,时不时汇款帮扶贫困人员。上世纪八十年代(1980),在香港国际商贸大厦注册“安德”公司。

   龚氏人在这里之所以世代兴旺,是因为他们传承了好的祖训和家风。

   忠孝为本、耕读传家、乐善好施、弃恶扬善、公道正派、好学上进、忠贞爱国,这些好家风,传递了正能量,也正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走向强盛,需要发扬光大的家文化。

                            (邻水政协文史研究室福安采编 、天府人(郭记者)整理)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